據海關統計,2010-2012年期間,中國每年進口燃料乙醇(稅則號22072000,任何濃度的改性乙醇及其他酒精) 在2000-4000噸之間,2013年暴跌至216噸,2014年反彈到2.7萬噸,2015年暴漲到47.7萬噸,其中美國占63%,巴西35%。2016年1-11月,燃料乙醇總進口量達到74.7萬噸,而來源地基本是美國(99%),剩余少量來自巴西和南非。從價格看,進口燃料乙醇到岸完稅均價從2014年的5690元/噸跌到2015年的4044元/噸,2016年再跌到3843元/噸。
從進口商來看,中聯化(中石化貿易公司)是最大進口企業,2016年1-11月進口量40萬噸,其次為中糧生化—13.8萬噸,二者合計占比73%。
當前,燃料乙醇的主要用途是調配乙醇汽油,且國家對燃料乙醇實行的是定點生產、定向銷售、政府定價政策。可以說,從燃料乙醇到乙醇汽油的生產和流通都是壟斷的,具有嚴重的排他性。
根據現行規定,乙醇汽油的調配權僅限于中石化、中石油兩家企業,而國家定點的燃料乙醇生產企業(如安徽中糧生化,吉林燃料乙醇公司)也基本是由這兩大石油公司投資參股。
據不完全統計,目前國內已投產定點生產企業合計7家,總產能214萬噸/年,基本是按需定產。中國市場不存在供應缺口,根本無需進口資源。
但一個簡單的成本比較可以看出,為何中石化、中糧生化主動放棄生產轉向進口。按照2016年全國玉米均價1621元/噸,3噸玉米產出1噸燃料乙醇測算,加上約500元/噸的其他成本,燃料乙醇直接生產成本已達5363元/噸,比進口高出1520元/噸,企業的選擇不言而喻。
這些情況如果持續,那么,那些國家指定生產企業的未來出路何在?中國又有沒有必要限定燃料乙醇的生產和流通?
根據國家能源局2016年底發布的《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》,中國燃料乙醇2010年實際利用量180萬噸,十二五規劃給出的目標是2015年達到400萬噸,但當年實際利用量僅210萬噸,5年僅增長30萬噸。該十三五規劃中,2020年燃料乙醇利用量目標仍定在400萬噸。
據業內人士分析,這背后也折射出我國乙醇汽油的深層發展矛盾和尷尬。乙醇汽油試點14年多以來,一直沒有突破,國家在政策法規、企業利益和消費者利益之間的平衡點始終沒有找到。
我國的乙醇汽油是指添加了10%變性乙醇的汽油(另外90%為汽油組分),自2002年6月在河南和黑龍江的5個城市開始試點,截止目前,全國有6省(黑龍江,吉林,遼寧,安徽,河南和廣西)全封閉使用,另有5省和自治區部分地區推廣使用,包括湖北9個地市,山東8個地市,河北6個地市,江蘇5個地市, 內蒙古3個地市。
在封閉的6省,車主怨聲載道,認為國家專挑落后地區試點,如果這真是好東西,怎么可能14年過去還沒推廣到全國?而乙醇汽油確實在動力方面不如普通汽油,對發動機的損傷也確實存在。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,封閉地區的‘解封’正在蔓延。以安徽為例,據調研,目前幾乎所有油站都有供應不含乙醇的98號普通汽油。而在部分封閉的省份,如湖北武漢,也同樣存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并供的情況。在山東規定的8個市,部分加油站更是根本沒有乙醇汽油。
據某能源局人士透露,油站是在打擦邊球,但這只是過渡時期的混亂。其又透露,國家很快有大政策出來,乙醇汽油是好東西,但要公平、合理地推。此外,也有政府人士表示,一個地區有數百個加油站,監管不到位可以理解。
另據了解,目前廣東省正籌劃在粵西四地(湛江、茂名、陽江、云浮)推廣使用乙醇汽油。其中湛江是首個要推廣使用地。當地經信委人士表示,湛江原計劃去年4月推廣使用乙醇汽油,15萬噸/年的燃料油乙醇項目也在同期建成試車,但目前項目要延期,今年是否能推還是未知數。“政府要依法行政,我們也只能協調、溝通,不能強推,國家沒有哪條法律規定,這個地方必需只賣乙醇汽油,”他說,中石化的乙醇汽油調配中心尚未開建。
政府部門在《車用乙醇汽油試點方案》和《車用乙醇汽油試點方案》中提及,“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是國家的一項戰略性舉措,有利于緩解石油資源短缺、改善大氣環境和促進農業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,對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”。
而上述三點是否成立,有人表示質疑。其一,油價暴跌讓石油短缺論面臨瓦解,這也是所有替代能源當前的共同挑戰;其二,試點地區霧霾并不比其他地區輕,乙醇汽油更清潔缺乏依據;其三,汽油本身也日趨過剩,用糧食生產燃料,糧食過剩緩解了,但汽油過剩不是加劇了嗎?
盡管燃料乙醇在中國的發展尚不明朗,但中國大幅度增加進口在國際市場已然備受關注。數據顯示,美國出口至中國的燃料乙醇在2015/16年度同比井噴式增長1227%,另中國一躍成為美國第二大燃料乙醇進口國。
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,看好燃料乙醇行業景氣度復蘇。一是原油價格企穩回升,有望帶動作為替代性生物質能源的燃料乙醇價格同步上漲。此外,考慮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要大量削減玉米庫存,糧食制燃料乙醇或重新成為消化玉米庫存的重要手段,不排除后期產業扶持政策重新回歸的可能性。
匯創食品APP |
![]() |
微信二維碼 |
![]() |